2015年11月08日

这是跨界方法论的第19篇专访

<aside> ➕ 跨界访谈是专注跨界实践者的调研项目。我们通过与全球跨界实践者对话和采访,收集跨界案例、观点、方法与经验,并与大家分享。 目前的跨界专访团队全部由志愿者组成,我们利用个人时间,用网络远程协作的方式来传播跨界者的声音、思想和行动。

</aside>

采访/编辑 | 刘洁

梅心怡(Delphine Hsini Mei),台湾人,跨界艺术家,表演创作者,独立制作策划人。自18岁长年旅居美国和欧洲,2013年定居台北,仍活跃在不同的城市国际活动中。她曾在林茨艺术大学媒体研究所客座艺术家讲师,维也纳巴尔塔扎尔小姐实验室工作坊讲师,还创始了DADADA¡¡¡——一个国际合作交流的跨界艺术和表演团体。

能否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?

我叫梅心怡,大家都叫我Delphine,我18岁就出国,在美国念大学,专业是艺术史和多元艺术,多元艺术就是结合不同元素、比如视觉、表演、哲学、心理学、装置等等,来做艺术。后来我去了欧洲,芬兰进修。我认识的人也广,做的东西也多元,我的职业经历比较复杂,我对教育与平台很感兴趣,最近,我手上的项目有,创意教育、包括艺术教育,同时我也是CodeAdventures 计划参与者之一,它是和MIT合作的一个创意电脑科学教育计划,目的是教育小孩和年轻人,也包括大人,如何编程。它从最基本的电脑教育开始教起,主张DIY的精神。CodeAdventures 的老师会教你如何做微电脑、如何建立网站、如何控制回路、设计等等基本的东西,还有如何做简单的APP和线上游戏。最棒的是: 它结合了传统纸笔手绘的部分,和最新电脑上的教学,左脑的逻辑和右脑的创意在混合式的教育下便可以相辅相成。

△ DADADAiii 台湾Live Tour,从在维也纳前制,一起编排、讨论、和测试到台上演出。结合传统京剧功夫、墨西哥民俗、日本舞踏、现代歌舞音乐剧、拉丁舞等剧场元素和自制感应器Live侦测因表演者动作互动而发出不同的彩光,呈现身体能量的想像光芒,并投射在大银幕上。

我在驻奥地利的时候成立了DADADAiii,DADADAiii是一个很独特有趣的组织。当初我在奥地利的时候有个艺术节,邀请我来表演,当时我的构想是做个群体的表演,所以后来我就找了维也纳其他的艺术家,包括当地的音乐家NikoMaly、正好也在奥地利驻村的墨西哥录像艺术家Alessa Esteban和表演艺术家Sergio Solis、再加上奥地利女性新媒体艺术家StefanieWuschitz,我们四个人就在维也纳的博物馆区里做了一场即兴表演。后来大家反响都很不错,最后就成立了这个团体。达达精神有点像是混合东方禅和西方激浪艺术(Fluxus的精神),在某个时刻我们集合在一起,事情就发生了,所以它也是比较现代、比较前卫,像生命流动、生生不息的慨念。

另外我也是奥地利由女性新媒体艺术家发起组成的“巴尔扎特小姐实验室”的会员之一,目前维也纳市政府在支持这个计划,有开展很多科技艺术工作坊、与大众交流、讨论、学习。

△ “巴尔扎特小姐实验室” 创始人Stefanie Wuschitz

△ 巴尔扎特小姐实验室梅心怡的工作坊

△ 成员在维也纳博物馆区讨论

△ 成员在维也纳工作室一开会讨论交流,妈妈也可以带小孩来

能否分享一下你的第一次跨界合作?

第一次尝试跨界是在学校,我当时想要找人帮我做视频,然后他们建议我去找新媒体艺术家来做,真是很无意的机缘吧。我一直对光影的东西、以及什么是真,什么是假,多重宇宙、次元的概念很感兴趣。当时我的表演概念是,在前半段,观众可以看到我,但是在后半段,观众只能看到我的投影,或是我的内在能量反射出的形状、顏色,原来我找了做视频的朋友,但是做视频的朋友说做不到这样的效果,所以就把我介绍给了新媒体艺术家,从此就开始了所谓跨界的创作。

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动作感应器,便开始对这个东西产生强烈的兴趣。因为它与我感兴趣的真假、光影、以及异次元的概念非常相近。它能够让事情同步发生。